62、“张三的刀”的刀-《我的人生狂跑偏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演员们在电影里的演技甚至因此广受称赞。

    可问题是,“不出戏”就能说明是好电影吗?

    观众来电影院,他们想看的不是什么“自然”。

    如果想看“自然”的话,他们不该进电影院,而是直接在电影院门口蹲着就行了。

    可那样的画面不无聊吗?

    是的,很无聊。

    这就是“张三的刀”之所以说柳乘荫的电影“无聊”的缘故。

    除了秀画面技术外,柳乘荫又秀了他的思想。

    对此,“张三的刀”先是直接以一句古诗“为赋新词强说愁”对柳乘荫所表达思想的进行了概括,然后再开始解释用这句诗的缘由。

    他点出了柳乘荫在电影各个部分中所想表达的东西,与柳乘荫所期待被看出来的一点不少,甚至有些连地方连柳乘荫这个创作者本人都没想到.......

    点出柳乘荫的表达意图后,他开始分析柳乘荫的表达手法。

    在分析手法前,他还先向读者们解释了一下表达手法对作品的重要性。

    其中一句话,让柳乘荫最感到印象深刻:“电影的功力往往在于表达,表达的作用甚至大于思想本身。”

    这句话让柳乘荫感到忽然开朗,顿时明白了自己错在了哪里,而且也在“张三的刀”后面的话里得到了验证......

    “张三的刀”在解释完表达手法对电影的重要性后,他这才开始正式解析柳乘荫的表达手法。

    模仿迹象严重,还挑错了模仿的对象,学什么不好,连《校园时代》的狗血情节都学。

    流连于表面,不深刻,可以看出导演缺乏相关阅历,阐述思想时估计连自己都打动不了。

    ......

    最后“张三的刀”对柳乘荫的表达手法做出“太嫩”的评价。

    他还在文章中提到:

    在《年轻狂响曲》中,柳乘荫只是一味地想着给自己的作品添加思想,却忘了他最该琢磨的应该是如何用自己要表达的思想打动观众!

    实际上,大道理基本谁都懂。

    “懂道理”不是本事,能让别人“接受道理”,并产生为了“道理”而做出些什么行动,那才是本事!

    柳乘荫的电影里所提到过的那些道理其实稍微有点阅历的人都知道,根本不需要柳乘荫去给他们说教。

    电影里的那些说教手段太过于稚嫩,以至于观众几乎不会被打动,最多只是觉得柳乘荫是个有点想法的小孩。

    嗯,一个刚背会了一首古诗,然后忍不住拿出来卖弄的小孩。
    第(2/3)页